升级办展思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加强文物交流、打造24小时展览
“破圈+扩圈” 辽博不断提升文化传播能级
观众在看“唐宋八大家”展。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近年来,辽博推出多个重量级展览,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玉玦形龙是辽博的馆标。
观众在看“字途”展。领着孩子来辽博观展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常态。
沈阳的高中生正在校园看辽博的流动展览。持续多年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辽博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赢得多方赞誉。
正在展出的“青花清韵”展。珍贵的文物和具有美学意义的设计与陈设,让辽博的每一个展览都魅力十足。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以馆藏文物多、文物等级高而闻名。最近几年,辽博不断“破圈”与“扩圈”:“文物展”升级为“文化展”,在更宏大的格局下,重组单品文物背后的文化逻辑,让公众深悉其历史况味;既“请进来”也“走出去”,让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各地文物珍品,也让辽宁地域文化深入人心;推出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惠民活动,主动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持续丰富馆藏文物、不断提升文物修复能力、立体式构建24小时博物馆……辽博正持续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
破圈 扩圈 解码现象级大展频出的深层原因
不久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7件组文物安全抵达辽宁,出现在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主题文物展的展柜中。这7件组文物珍贵且独特,既有西周时期绯色缂回纹斜褐织物残片,也有东汉蜡染蓝白印花棉布、唐—宋回鹘纹残片等。足不出辽宁,就能欣赏到几千公里外新疆地区出土的文物,这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
实际上,来自新疆地区的文物只是“和合中国”主题文物展外借文物中的一部分。在为期4个月的展览中,来自全国22家文博机构的文物占到了“和合中国”展品文物总量的1/4。
与“和合中国”特展同时举行的“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品展”,则是2022年底辽宁省博物馆引进的又一个中外合作精品展览。
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批判写实主义标杆米勒……这些闪耀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精彩画作,在“对望与凝视”展览中无声地向观众讲述西方人物绘画发展简史。
不论是“和合中国”特展从国内22家文博机构外借展品,还是“对望与凝视”中外合作办展,都反映出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展览不断“扩圈”的办展思路的变化。
一方面,将精品文物引进来,让辽宁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展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将辽宁文物展出去,让“辽宁有历史”“辽宁有文化”深入人心,提升辽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近几年辽宁省博物馆持之以恒不断“扩圈”的重要原因。
在“扩圈”同时,近些年来,辽博打破原有办展模式,在办展思路上不断“破圈”,将“文物展”升级为“立体化的文化展”,赢得了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从“又见大唐”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正在举办的“和合中国”特展,辽宁省博物馆将单一陈列文物,调整为借助不同类别、不同质地文物来诠释一个宏大文化主题,让附着在文物背后的文化,成为吸引观众的最强力量。
不仅如此,每一次主题宏大的展览推出后,辽博不断外拓展览形式,设计推出一系列精美绝伦的IP文创产品,还围绕展览举办专家研讨会,让流动展览车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不断充盈展览内容。
“破圈”之后的辽博斩获了多项荣誉。“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龙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和精品奖; 多个展览连续四年入选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荐名单;几个大型展览成为“现象级”展览,在吸引全国各地观众前往辽宁观展同时,也成为全国文博界的研究样本。
活起来 火起来 多种方式打开文物拓展出“另一个辽博”
2022年,华为辽宁政企业务部总经理陈跃又多了一个身份:辽博志愿者。他热爱历史文化,曾游历全球几百家博物馆,在工作调任到辽宁前,他曾在广东省博物馆做过多年志愿者。“通过在辽博做志愿讲解,我愈发觉得辽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好好宣传。”虽不是辽宁人,但通过近一年的讲解,陈跃对辽宁历史如数家珍。
与陈跃不同,郭粤是一名已经在辽博讲解岗位工作了10年的“老志愿者”。退休后,郭粤开启了她的志愿讲解服务,10年时间,累计为五六万名观众进行过精彩讲解,其中,有不少国外和省外观众,“给他们做讲解服务,我觉得特别自豪,觉得自己是辽宁历史文化的宣传者。”郭粤说。
不论是像陈跃一样的新志愿者,还是像郭粤一样的“老志愿者”,260余名辽博志愿者已经成为这座全国知名博物馆的一张亮丽名片,为辽博持续“扩圈”与“破圈”作出了不懈努力。
博物馆,一览数千年,借助文物及讲解服务,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曾经的市井繁华。辽博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身着天蓝色工装,有教师、医护工作者、公务员,也有大学生、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等。从青年人到中老年人,穿行在辽博各个展厅的“辽博蓝”为观众提供讲解、引导、咨询等志愿服务。他们弘扬着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还有辽宁历久弥新的历史与文化,展示辽宁良好的对外形象。
辽博志愿者团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褒奖——这支队伍荣获“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荣获文旅部“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还荣获全国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团队、文旅部优秀项目等荣誉,累计60余人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团体和个人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辽博起草的地方标准《博物馆志愿者服务与管理规范》正式获批立项,标志着辽宁省博物馆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志愿者服务与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近些年,辽博推出的一系列公共文化与文化惠民活动,在辽博之外又拓展出一个更具延展意义的“辽博”。
不久前,辽宁省博物馆设计推出的“汉字之旅”主题教育项目,正式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公布百强名单。
一个主题展览、两本纸质读本、三次主题大赛、四门线上课程、五种线下活动,这个脱胎于“字途”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展的项目,不仅立体化地外延了展览内容,而且将展览精髓通过暑期研学、学校课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直接呈现给青少年。
“通过举办展览和多元传播方式,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今后,辽博将进一步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
再认识 再定位 是文明殿堂是文化讲堂也是公众课堂
亿万年前的世界什么样?
去年10月下旬,辽宁省博物馆“乐·土——辽宁古生物化石精品展”通过87件古生物化石回答了这一疑问。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是化石资源大省,化石总量居全国前列,是享誉世界的化石重要产地。“乐·土”展是辽博第一次举办古生物化石展,不仅还原了中生代时期活跃在辽宁地区的远古生命,而且让辽博再度“破圈”,在展览内容上实现了新文化形态的突破。
与“乐·土”展几乎同步推出的“青花清韵”元青花瓷器展,是辽博临近2022年终推出的又一展览。或深沉浓艳,或纯正清雅,或灰褐暗淡,多件精品元青花瓷器让不少喜爱瓷器的观众驻足静观,流连忘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有4件瓷器是2022年新入藏的文物。
不论是“乐·土”展,还是“青花清韵”展,抑或是近些年辽博推出的多个重量级展览,之所以能够赢得多方赞誉,离不开辽博丰富的馆藏文物做支撑,而这背后,是辽博本着充实藏品、弥补缺项、突出特色的原则,持之以恒坚持高标准文物征集的结果。
如果说文物征集是让“文物进门”,那么文物修复则是让“文物发光”。近几年,辽博不断提升文物修复水平,不仅让自身馆藏文物完整示人,而且还发挥国家级博物馆的专业优势,协助其他文博文保机构单位修复文物。
去年,辽博承接了全国唯一一座“五世同堂”朝阳北塔塔身壁画的修复工作。全部修复工作结束后,这些“沉睡”多年的精美壁画将与观众见面,重焕当年光彩。
如何让文物“扩圈”,被更多人知晓?最近几年辽博一直在积极探索。2019年,公益活动“收藏从正确认识文物开始”启幕,来自辽博的专家免费为藏家手中文物进行鉴定,普及文物知识;近几年,“数字化辽博”与“云端辽博”融合,让观众实现了静坐家中,全天24小时随时近观文物的梦想;智慧讲解、智慧导览,科技赋予了辽博新的内涵,让观展变得愈发轻松与便捷。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扩圈”与“破圈”,看似博物馆办展思路的外拓与突破,实则是对博物馆功能的再定位,对博物馆作用的再认识。岁月滋养文化,变革激活力量,如今,辽宁省博物馆正多措并举,在让博物馆变成一所大学校的同时,“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
千城胜景|古城腾彩龙 醒狮舞新春
沈阳市沈河区策划开展了“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2023-01-26 09:40:23 星期四
-
新春走基层丨战低温 辽河石油人守护管线安全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兴隆台输气分公司巡线人员守护管线安全。2023-01-26 09:39:14 星期四
-
警方提醒:春节返程高峰 要警惕这些购票套路!
春节假期结束,大家陆续踏上返程的道路,无论是乘火车、汽车还是飞机,购票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023-01-26 08:38:42 星期四
-
新春走基层|翰墨展华章 廉风润沈阳
日前,由沈阳市纪委监委主办的“清风正气新征程——沈阳市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展”在沈阳博物馆开展。2023-01-25 15:30:32 星期三
-
“00后”铁路连结员的第一次春运
董哲源是一名连结员,今年春节他每天在线路上为列车“穿针引线”。2023-01-25 12:17:35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