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 首战之年看沈阳丨沈阳推动“百馆工程”建设 打造触手可及的“精神粮仓”
2023-09-15 09:34:24 星期五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沈阳9月15日电 打卡一座城市的历史,从博物馆开始;观看沉浸式演出,消解生活的压力与烦恼;刷脸进门,到书架随意挑选想看的书……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实施“文化+”工程,打造“百馆之城”、建设特色化标准小剧场、推进城市书房、城市书屋建设,打造触手可及的“精神粮仓”,让沈阳更具文艺范与时尚感,努力开创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打造“百馆之城”把文化“种”进百姓心里

图为游客在沈阳故宫参观。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突破300万人次!8月27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发布2023年接待观众人数创1926年建院以来,年接待观众量历史新高。其中,暑假期间(7月1日至8月27日)博物院接待观众人数超过135万人次。

“孩子喜欢去博物馆参观,得益于博物馆展览的丰富、活动的多样。在陪伴孩子成长、共同参观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沈阳的文博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住铁西区的陈女士表示。

自2021年6月沈阳市实施博物馆“百馆工程”以来,已建成开放文博场馆75家,新时代公共博物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博展览服务和教育活动供给增强,场馆服务质量和观众观展体验显著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也因“百馆工程”而丰富。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的旅行方式,越来越受游客的喜爱,而“博物馆热”也正成为当下社会文化的新风尚。为提升市民、游客的参观体验,今年,沈阳市启动“大馆带小馆”合作机制,等级博物馆与没有等级博物馆结对帮扶,推动中小型博物馆提质升级。

6月6日,一辆高铁列车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旁经过。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同时,沈阳加快推进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工作。目前,建成并上线运行了沈阳故宫博物馆数字化“云上故宫”平台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平台,累计完成多媒体技术应用展览陈列场景等数字化工程1009件套,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和生成423件套,为进一步开发线上数字化展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数字内容基础。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沈阳市博物馆大馆建强、小馆建密、微馆建活,织密博物馆布局网络,到2023年底,力争建成拥有100家以上博物馆的“百馆之城”,为文化强市做出贡献。

“小而精”演艺新空间让生活处处有“戏”

“这是由东贸库6号库改建的时代剧场,占地960平方米,已成为集文化剧场、艺术空间、文创商业和文化艺术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据《沈阳市小剧场建设推进方案(试行)》,大东区将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东贸库建筑群6号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小剧场,即“时代剧场”。

据介绍,东贸库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园区。

时代剧场在改造设计中,既保留了历史建筑原貌,又最大限度展现“时代”感,通过上演舞蹈、曲艺、杂技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以及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沉浸式舞台,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小剧场演出有很多互动内容,让人完全沉浸其中,这种观感太棒了!”不少观看演出的市民纷纷发出赞美之声。

市民在红梅文创园美术馆参观画展。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不止于此,“小而精”的演艺新空间为沈阳市的文化氛围持续赋能:沈河区幡灵迷境剧场推出国内首部原创大型沉浸式戏剧,已吸引三万余人次的观众;铁西区1905文创园木木剧场上演了开心麻花沉浸式喜剧《偷心晚宴》《冬季恋歌浪漫烛光之夜》音乐会等十余场精彩演出,场场爆满;和平区嘻哈包袱铺、玖伍书城六合相声社、沈河区鼎泰茶社等以相声为主的小剧场,也备受年轻观众追捧。

目前,全市已有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小剧场53个。下一步,沈阳市将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和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年底前,加速再推进提升、改造小剧场13个,让这些特色小剧场成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城市书房”为群众搭建“精神粮仓”

“书香”是文明城市的“底气”,是浸润人们精神生活的营养。走进位于和平区老北市的汉字主题书房,浓郁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汉字主题书房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根据书房主题、阅读需求、创设目的等因素,设计了国学区、主题区、蒙学区等。甲骨文及汉字演化的历史具象化蕴藏在书房的各个角落,可谓处处有典,处处是故事。开业以来,单日参观人数最多达到了1500余人次。

图为游客在沈阳汉字主题书房内观赏拍照。新华社记者 洪可润 摄

“随着图书的不断添置更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将把汉字主题书房变成所有读者查找、认知、解读汉字的特色主题书房,成为引导全民阅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地标。”汉字主题书房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为市民在沈阳汉字主题书房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城市书房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精神粮仓”。“家门口建起了书房,感觉特别方便。看书看累了,还可以带儿子去外边的公园里玩一玩,让人很有幸福感。”市民马先生说。

自城市书房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已建成城市书房26座、城市书屋120间,累计接待读者435万人次。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沈阳市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立足民生需求,为群众提供新的文化体验,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全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马诗卉)

+1
【纠错】 责任编辑: 唐晓瑭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4112986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