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开启
辽沈博士后团队参赛项目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
12月18日,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开幕。本次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当日,辽沈博士后团队亮相佛山,其参赛的创新创业项目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
辽宁省共有16个创新赛项目、6个创业赛项目报名参赛,另外参加3个揭榜领题赛项目,共25个博士后团队参赛。
攻克世界级铁矿石高效利用难题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属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铁矿石资源禀赋差、难利用,长期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连续五年高于80%,已成为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
由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国栋院士和韩跃新教授指导的项目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发明了复杂难选铁矿石多段悬浮磁化焙烧新技术和相关装备,破解了国际公认的难选铁矿高效利用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
据东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帅介绍,该装备已完成国内外20余种矿石应用研究,均获得领先技术经济指标,铁回收率较现有工艺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可盘活复杂难选铁矿资源200亿吨以上。(下转5版) (上接1版,辽沈博士后团队参赛项目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
助力水稻“抗癌” 踩在泥土里的“高大上”研究
“稻瘟病就是水稻的癌症。”来自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工作站的王远征,主要研究方向为北方粳稻高产优质抗病育种。她告诉记者,稻瘟病会严重威胁水稻的生产,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王远征在导师郑文静及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支持下,在北方粳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的新基因,完善了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利用该基因育成粳稻抗病新品种“辽粳168”。
“这是首次在北方粳稻中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稻瘟病新基因。”王远征表示,团队现已推广新品种水稻35万亩,经过多年测产,“辽粳168”对稻瘟病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同时兼备高产以及优质特性。
据悉,该团队研发的抗病分子育种技术已被国内10家单位引进,创制的抗病资源被国内12家育种单位引进及应用,育种材料还被俄罗斯全俄水稻研究所引进。“可以说,这个项目是踩在泥土里的‘高大上’研究。”王远征说。
真空加压“消灭疤痕”填补世界空白
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常鹏指着展出的鱼皮介绍,他的相关技术成果包括脂肪干细胞技术皮肤再生抗衰老、海洋生物材料、鱼皮组织工程皮肤等。
常鹏分享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的创业项目——疤痕真空微形变治疗新产品。他告诉记者,在我国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瘢痕患者,很多瘢痕无法治愈。为破解这个困扰很多瘢痕患者的难题,常鹏和他的团队采用物理疗法,研发了加压技术,同时加入中药成分,使瘢痕由扁平逐渐好转。
“这个产品填补了瘢痕治疗的世界空白。”常鹏将产品与国外的相关产品进行比较后说,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产品只能治疗轻度瘢痕,但他和团队研发的产品不仅能治疗中度瘢痕,还能治疗重度瘢痕。
10年时间,常鹏和他的团队在理论推导、硬件研发中攻克了数道难关。“我本身是外科医生。我的团队中有材料学专家和工程制造学专家,在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对瘢痕的发病发展机制有了新的突破,产品是在此基础上研发的。”
常鹏表示,虽然研发过程很辛苦,但最终能为广大患者服务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是非常值得的。
据悉,本次大赛共有超过5000个团队项目、2.4万人报名参赛。经过地方预选和推荐,约1400个团队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记者韩冰)
-
辽沈博士后团队参赛项目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
辽宁省共有16个创新赛项目、6个创业赛项目报名参赛,另外参加3个揭榜领题赛项目,共25个博士后团队参赛。2021-12-20 09:37:18 星期一 -
沈阳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将于明年建成
明年年底前,沈阳将全面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基本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核心功能。2021-12-20 09:33:56 星期一 -
"畅游辽宁四季任我行"冬季旅游推介会在深举办
12月18日,“畅游辽宁 四季任我行”冬季旅游推介会在深圳举行。2021-12-20 08:54:08 星期一 -
百年矿山开启新“赛道”
运煤小道成了越野赛道,长满蒿草的矿区成了赛车大观园……短短3年,废弃矿山发生蝶变,旧貌换新颜。2021-12-20 08:50:02 星期一 -
大连开通民企诉求“直通车”
大连畅通党委政府和民营企业沟通渠道,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2021-12-20 08:46:52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