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0月18日电(记者丁非白)“法官,没想到你们为了我的事,这么远还专门赶过来……”当看到从丹东赶来的元宝区法院法官时,正在抚顺第二监狱服刑的王某声音哽咽。
2020年,王某为了生意周转,向朋友张某借了4.4万元,并写下借条,担保人万某也在上面签了字。由于生意失败,王某未能按时还款,张某将王某一家三口及担保人万某一同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王瑾霖梳理案情时发现,被告王某正羁押在数百公里外的抚顺,人身自由受限无法出庭,案件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不能让当事人因为距离和处境,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王瑾霖心里清楚,王某无法出庭,若只是简单缺席判决,看似结案,实则容易埋下更深的误解。
由于监狱在异地,协调程序复杂。经过王瑾霖的不懈努力,她和书记员奔赴数百公里外的抚顺第二监狱进行调解。在监狱内,当王瑾霖向王某解释诉讼权利、还款义务与法律后果时,他听得很认真。在王瑾霖的协调下,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
夜幕降临,王瑾霖和书记员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归途。“法官守护的不只是法律的公正,还有人心的温度。”王瑾霖说。
【纠错】 【责任编辑:赵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