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吉·原野:写作让我活出两辈子
2023-04-21 16:15:51 星期五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将最闪耀的精神蕴含在作品中,必将感染读者

  记者:《乌兰牧骑的孩子》中您描绘了一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工作队,从中可以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您的作品中有刻意去弘扬红色基因吗?

  鲍尔吉·原野:在我心里,草原、蒙古、童年和大自然是同义词,指向纯真、诚实、善良和美。“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本意是“红色的嫩芽”,指内蒙古各地的红色文艺小分队。我的亲人当中就有乌兰牧骑队员,我熟悉他们过去的生活,崇敬他们为牧民所做的贡献,一直有以乌兰牧骑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愿望。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自2015年起,我便在牧区采访乌兰牧骑老队员,足迹涉及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东乌珠穆沁旗、扎鲁特旗等多个地区,积攒了20世纪60年代乌兰牧骑早期文艺小分队下乡演出,以及牧民生活劳作的丰富素材。

  我知道乌兰牧骑队员的工作十分辛苦。那时候去牧区没有公路,也没有机动车,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坐牛车,骑马或步行到达目的地。比方说,如今从翁牛特旗乌丹镇到海拉苏镇,距离62公里,开车大约1小时。当年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要在沙漠里走两天两夜,白天酷热,晚上寒冷。没有水,靠身上带着的几个沙果解渴,还可能遭遇沙尘暴。遇到一户牧民,他们要停下来,在牧民惊愕、欣喜、感动的表情中完成演出,然后和牧民一起劳动,牧羊,打草。

  最重要的,他们给闭塞的牧村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无愧于红色文艺宣传队的称号。我在作品中还原这段历史,以孩子的视角树立乌兰牧骑队员的英雄形象,放置在游牧文明的背景中。

  我力求把乌兰牧骑队员写得生动可爱,鲜活感人,他们不是一个传说中的符号化人物,而是具体生活中孩子的父亲、队员的朋友、牧民的家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平凡英雄。这样的人物不仅温暖了牧民的心,也给他们的孩子做出了榜样。我将乌兰牧骑最本真平凡,却最闪耀的精神蕴含在作品中,而这样的作品也将感染读者,传递真善美的品格。有评论家说,《乌兰牧骑的孩子》把童年精神与红色主题,在大草原上得到完美融合。

  记者:您曾说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是一次最艰难的写作任务,想请您分享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鲍尔吉·原野: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发生罕见的油库火灾,辽宁全省2800名消防队员到达现场,舍生忘死,扑灭了大火,挽救了新港,更挽救了大连。省消防总队委托我写一部反映扑救过程的报告文学。为写这本书,我走遍了辽宁省14个消防支队,历时四个月,然后用一年时间写成。在我心里,想以这本书为这些官兵竖立一座文字的纪念碑。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厚厚的采访本正反面记录着满满的字迹,上面有些字被水洇模糊了,那是我的泪水。采访中,我的当事人不止一人、不止一次放声大哭。我不敢看他们,低下头,流下的泪水洇湿了这些字。

  《最深的水是泪水》不仅仅记录了一场火灾的扑救,它是一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其中的精神含金量超越了灭火救援、军人职责这些工作层面,它是人类在灾难面前放射的意志光芒,是永不屈服,是拯救,是爱。这些精神支撑我把这本书写完,同时也经历了极大的煎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舒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291811295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