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1月9日电 11月7日,在“119消防宣传月”来临之际,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雷智勇走进访谈间,介绍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并对沈阳消防在队伍思想建设、提升实战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分享。
新华网:请您介绍一下今年的“119消防宣传月”期间,沈阳消防将开展哪些活动?有什么特色与亮点?
雷智勇:今年的“消防宣传月”,沈阳消防以“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市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和自防自救能力。
一是深耕宣传“五进”,培养安全“明白人”。组织15支专业的消防安全宣传队,深入一线持续开展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器材实操与疏散演练等系统化宣传教育,培养会防范、懂逃生、能处置的消防安全“明白人”,切实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筑牢社会消防安全防线。
二是构建宣传矩阵,营造全民消防氛围。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立体宣传矩阵。线上推出“走近 119·连线蓝朋友”系列访谈,派出骨干师资走进直播间解读政策、回应群众关切;线下开展“消防安全·全城响亮”行动,全市160个消防站对公众开放,邀请市民近距离体验消防生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与自救技能;在中街等人员密集区域举办消防科普嘉年华,扩大消防宣传影响力;依托商圈大屏、楼宇电视、农村大喇叭等载体高频次传播消防知识,实现时时有提醒,处处见警示。
三是筑牢宣传阵地,打造消防文化地标。积极推动消防宣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推出消防主题地铁专列与主题餐厅,在公园、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消防宣传角,形成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消防文化地标,在地标场景中融入案例警示、法规解读等消防科普内容,让消防安全知识在市民生活中“看得见、学得着、记得住”。
四是壮大志愿力量,织密社会共治网络。沈阳消防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大学生、快递骑手等多方力量参与。大力开展“火灾隐患随手拍”“安全手册送到家”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消防、共筑平安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邻里守望”互助机制,加强对独居老人等群体的重点帮扶,协助排查家庭用火用电隐患,全力防范“小火亡人”事故,真正让消防安全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新华网:今年恰逢消防队伍改革转制七周年。七年来,沈阳消防具体推进了哪些关键性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扎实的成效?
雷智勇:7年来,沈阳市消防救援队伍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换装不换本色、改制不忘初心。强化党建引领,锻造了队伍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胆气和血性;聚焦“全灾种大应急”,对标“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努力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攻坚本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力以赴抓治理、除隐患、遏事故;紧贴队伍履职需要,加快推进基层基础和科技装备建设,推动综合保障水平实现新突破。
在擎旗铸魂方面,有机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光荣传统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授旗纪念日、新队员下队等重要节点,邀请思政专家、部队英模传经送宝,定期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地参观学习,并高质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遵守“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准现役、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全面规范队伍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从根本上熔铸时刻听党指挥、传承红色基因,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战斗精神厚植血脉,把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英雄豪气付诸实践。
7年来,支队各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30余项,市级荣誉130余项,22个集体、3326人次立功受奖。特别是启工消防救援站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爱老敬老文明号”等表彰,新时代“火焰蓝”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新华网:消防安全治理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是消防的重要工作,沈阳消防在这些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雷智勇:在健全制度机制方面,沈阳消防提请政府审议通过《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实施意见》《分级监管实施意见》等规定,从体制机制层面压实行业部门主体责任,形成了“新三级”消防安全监管模式。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制定出台了54项惠民助企措施,如《便民利企十五项措施》等,将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安全检查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12345热线累计受理办结6660件诉求,实现高效流转,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深化宣传教育方面,系统构建消防宣传矩阵,覆盖受众904万人。创作《火灾档案》等科普作品326部,全网阅读量达10亿人次。组织重点人群消防培训352期,培养了30万名“消防安全明白人”。374名指战员兼任学校的消防副校长,覆盖师生500万人次。发动1.2万名快递骑手将安全提示送入千家万户,使居民消防安全知晓率从65.7%大幅提升至92.4%。
在强化专项治理方面,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生命通道”治理、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等,搭建消防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联合行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90余个,检查各类场所48.5万家次,整改隐患76.7万处,打开“生命通道”1.9万余处,拆窗破网5.8万余平方米。
新华网:沈阳消防如何提升实战能力,以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救援需求?
雷智勇:一是建强专业队伍。针对沈阳灾害特点,高标准组建了无人机、高层、地下、化工、地震等10支专业队,系统开展专业培训,390人次获得专业救援资质。
二是拓展救助职能。响应群众诉求,成立了蜂窝摘除、高空排险等社会救助专业队,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攻关新技术难题。建立新能源火灾处置攻关课题组,研发了2套实战操法,以应对新产品、新工艺带来的挑战。
四是强化实战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优化升级化工火灾、地震救援实训基地,突出真烟真火、极端环境实训,扎实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比武。
五是提升调度效能。研发升级智能调派系统,接处警准备时间较改制前压缩40%,初战到场准确率由85%提升至98%,为“打早、打小、打了”赢得关键时间。
7年来,沈阳消防接警出动22.52万起。其中,水域、危化品等救援增加47.2%,现场处置时长缩短15%,成功营救被困群众8821人,抢救财产价值4.1亿余元。
新华网:沈阳消防在夯实基层基础、升级科技装备这些“基本功”上,做了哪些重点投入和建设?
雷智勇:在壮大基层力量方面,全市消防队伍新增专职队员180人、消防文员108人,专职队站从38个发展到105个,增幅超2倍。全市179个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均已实体运行,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救援响应慢、基层监管薄弱等难题。
在升级装备水平上,消防车辆由347台增加到538台,器材装备由12万件套增加到15.6万件套。引入了大型无人机、水下搜救机器人、多节臂举高喷射消防车、大功率远程供水系统等高精尖装备,在处置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新建消防水鹤228座,增幅109%,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消防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推动科技赋能方面,完成368家重点单位三维建模,构建“空天地”立体通信网络,实现模块数据与实战需求精准匹配,确保在断网、断电、断路情况下通信讯号全域稳定覆盖,大幅提升了应对复杂灾情的“硬实力”。
新华网:今年,沈阳消防的功勋战队——启工消防救援站迎来了建队60周年,这支队伍是如何做到持续传承战斗精神、淬炼实战能力的?
雷智勇:自1965年建队以来,启工消防救援站始终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标准,首创重点单位“五熟悉”、灭火救援“攻坚组”,2012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荣誉称号。改革转制后,启工消防救援站紧盯“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将培育战斗精神作为固本培元的基础工程紧抓不放,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2项,在建党百年之际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启工消防救援站持续淬炼“英勇善战”的铁军精神,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和举措,不断擦亮“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这张金色名片。
一是践行训词,熔铸忠诚队魂。邀请志愿军老战士、部队英模传经送宝,开设“血性讲堂”讲好英雄队史,赴烈士陵园等地参观学习,队史馆年接待群众20000余人。二是瞄准实战,锻造过硬本领。敢于叫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突出真烟真火、极端环境实训,编制10余种新战法,研发8套新装备,创新“社区一张图”预案。参与处置SR新城火灾等急难险重任务6800余次,疏散抢救220余人。三是从严管理,锤炼钢铁意志。将纪律作风作为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始终践行“两严两准”建队标准,牢固树立条令条例意识和“管为战”思想,刚性落实执勤战备和接处警标准化流程,使队伍时刻保持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最佳备战状态。
新华网:面对未来,有哪些展望?
雷智勇:下一步,沈阳消防将持续加强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水平,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坚决扛起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政治责任,为护航沈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