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1月4日电 自主研发的催化柴油颗粒物捕集示范生产线、废塑料与油泥高效转化技术、高性能纤维材料处理技术……“辽宁沈阳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发中试基地成果展示及技术推介会”近日在沈阳举行,现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试基地自主研发的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低碳利用技术等40余项核心技术成果。这些成果特色鲜明、创新性强,其中部分成果有效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充分展现了中试基地在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效。
辽宁沈阳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研发中试基地由沈阳师范大学牵头建设,于2022年9月获批为辽宁省省级中试基地。基地以催化技术为核心,在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低碳利用、大气污染催化净化、催化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关键技术和突破,成功打通了“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应用”的关键路径。

推介会汇聚了150余位各界代表,其中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43家能源化工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能源与环境催化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会议现场,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杨松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刘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科共建、科研协同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构建服务辽宁产业升级的高校创新共同体。在产业合作方面,中试基地与五家企业就新型外场耦合反应设备、高性能环氧树脂等关键技术达成合作,推进多项创新成果迈向产业化。活动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交流氛围,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表示,催化技术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核心纽带,在石油化工、环境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中试基地是催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载体,是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发布的多项中试成果,不仅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更拥有清晰的产业化前景,充分体现了基地在“产学研用”融合方面的扎实积累与创新突破。
中试基地主任赵震表示,作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未来将持续为能源、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提供全方位中试服务,致力于建设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升级的科技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孵化加速器,为辽宁石化产业升级与精细化工产业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