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英雄,能让日军开出“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血肉一两银”的悬赏?什么样的英雄,能让为他画一张像成为亿万国人的心愿?我们来到辽宁朝阳寻找答案。
这里的乡镇、小学,甚至是树,都以“尚志”为名。他的陵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他的纪念馆前建起尚志公园,是大家常来的地方。
1908年10月,他出生在辽宁朝阳的一个农村家庭,在兄弟姊妹十一人中排行第六,男孩中排行第三。父亲赵振铎借《庄子·刻意》中的“贤人尚志”,为他取名“尚志”,希望他有鸿鹄之志。
1925年,17岁的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在冰天雪地里,这位“小个子将军”率领东北抗联部队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连续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敌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让敌人惊呼“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1942年,赵尚志因被特务开枪偷袭,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34岁。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这颗承载着英雄热血的头颅也就此神秘失踪,直至2004年6月,才在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中被发现。
2008年10月25日,在赵尚志将军诞辰100周年时,他的颅骨被安葬在辽宁朝阳赵尚志烈士陵园。从旧时照片到颅骨还原面容,多年的追寻让英雄的面容在科技中“重生”,也让记忆在复原中变得完整。
一代抗日名将终于魂归故里,想象中的英雄模样,也真切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一代代人走进赵尚志纪念馆,他的故事也口口相传。
统筹:李杰
编导:李宗胤
记者:杨青、刘艺淳、刘斌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刘烜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