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5/12 10:56:27
来源:新华网

图片故事|急诊科里的守护者

字体: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带领护士准备进行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接收新患者,并与120工作人员交接病人病情,准备为患者进行处置。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呼叫医护开展抢救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10日,邵龙参与患者抢救工作,观察病情变化。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接收新入院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等护理操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左)指导年轻护士进行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记录。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右)在和急诊科值班护士交流。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右)在诊室协助处理患者伤口。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10日,邵龙观察整个病区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巡查。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左)和患者家属沟通。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中)和医生一起了解新入院患者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右)对患者进行护理。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右)在指导急诊科实习护士录入数据。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10日,护士长邵龙(右)指导青年护士规范应用抢救技能操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查看科室内消毒设备运行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在给患者配药。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右)和同事交接工作。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5月8日,邵龙在午休期间通过电话了解新入院患者情况。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2020年2月16日,邵龙(右)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对患者进行护理(资料照片)。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发pagebreak

  2020年2月10日,邵龙(左)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交接班(资料照片)。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发pagebreak

  2019年6月21日,邵龙(右)参加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辽宁)灾难现场模拟演练(资料照片)。

  早上七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查看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情况,接着每日例行巡检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随后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早交接班。邵龙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7年,参与抢救危重患者4300余例,带领的护理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邵龙参与了方舱医院的筹建工作,他所在的团队用30小时完成了800张床位的场地改造,他坚守了58个日夜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

  在日常管理中,他总结出了独到的“三维度管理法”,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目前,邵龙已培养10余名护理教师承担科室培训、教学任务。

  从青涩护士到管理骨干,邵龙对急诊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急诊人双手托起的不只是患者,更是医者信仰。”

  新华社发

【纠错】 【责任编辑:赵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