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4月26日电(记者于力、高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雄壮的歌声,激昂的朗诵,构成了一幅热血沸腾的青春图景。
4月25日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歌曲展演在辽东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上演。1800余名师生用歌声将抗美援朝主题教育融入艺术实践,打造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管理学院学生合唱歌曲《最可爱的人》。新华社记者 于力 摄
伴随着农学院学生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声,展演拉开帷幕。屏幕上播放的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的历史影像,与大学生艺术团演绎的情景剧《战地日记》呼应,重现了志愿军出征前的家国情怀。
化工与机械学院学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歌声响起,荧幕上出现“冰雕连”战士睫毛凝霜、饥饿干渴的志愿军战士们吃一个苹果等场景,台下不少观众眼含热泪。
纺织服装学院学生合唱歌曲《歌唱祖国》。新华社记者 于力 摄
“采访92岁老战士徐庆林时,他跟我讲,1952年他在炮战中被埋2个多小时,获救后对战友说:‘我作为炮兵每多发射一发炮弹,前线战友就能少一分危险’。”“当听到老战士严迎发讲述自己的战友牺牲前趴在文件上、口袋里只装着半块冻土豆的故事时,我明白了伟大从不抽象、英雄就在身边的道理。”人文与教育学院学生刘安娜、纺织服装学院学生程佳旭分别分享了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寻访中得知的感人故事。
听罢讲述,9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刘吉惠动容不已,上台寄语青年学生:“好好学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志愿军老战士刘吉惠和学生交谈。新华社记者 于力 摄
“我们学院演唱的是《我的祖国》。排练前,老师带我们看了影片《上甘岭》,每次唱到‘这是美丽的祖国’一句时,我都能回想起影片中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守护山河的场景。”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郭茜雅说。
“我们演唱的歌词中有一句:‘你的名字,是我胸前的勋章’。每次唱到这句,我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旅游与文化学院学生冯晓说。
辽东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钟声表示,近年来,辽东学院深耕抗美援朝精神学习传承,打造了“红色家书诵读”“战地日记分享”“红色歌曲传唱”等主题教育活动,让抗美援朝精神从课本走向舞台,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