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吴哥和杨姐在沈阳的家中。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4月11日,吴哥和杨姐在直播开始前布置直播背景墙。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4月7日,吴哥在家中直播。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4月11日,吴哥和“帕友”直播连线。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4月7日,吴哥展示自己的直播片段。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4月7日,吴哥在家中进行直播准备工作。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4月10日,吴哥(左)在沈阳给外地病友邮寄物资。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4月10日,吴哥陪着杨姐做康复锻炼。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4月10日,吴哥在家中帮助杨姐做康复锻炼。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4月7日,杨姐在家中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机链。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pagebreak
4月7日,杨姐在家中制作手机链。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pagebreak
吴哥在沈阳组织病友联谊活动(2024年1月13日摄)。
傍晚六点半,吴哥的直播总会准时开始。这位沈阳汉子面前架着两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的弹幕和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见证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哥和杨姐是沈阳的一对夫妇。杨姐在2009年不幸罹患帕金森病,吴哥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为了帮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2022年,吴哥开始做针对“帕友”的直播,组建病友群。自那时起,不论多忙,他都会一一回复病友发来的消息。
吴哥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病友群,每天振动上千次的消息,都被他转化成直播素材。从最初单纯回答问题的“单口直播”,到如今涵盖医疗科普、心理疏导、才艺展示的立体平台,他始终坚持努力让每个“帕友”都能找到参与方式。妻子杨姐虽因帕金森病行动不便,但也在病友群中分享治疗心得,用亲身经历给新确诊患者送去鼓励。
通过一场场直播,吴哥和杨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天南海北处于同样境遇的人,点亮一个个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