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 沈阳行动丨沈阳:一座工业名城的生态抉择
2023-01-29 08:40:42 星期日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沈阳1月29日电(张海鑫)冬日傍晚,沿着浑河漫步,与滨水步道上慢跑的人们擦肩而过,望着两侧高楼上的霓虹,仿佛置身于黄浦江畔,然而北风提醒着人们这里的坐标——中国东北——沈阳。

  然而,十多年前,浑河(古称沈水)这条城市的母亲河还是一条“人如其名”的浑浊黑臭水体。“沈阳把浑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厂建设、绿化景观建设、完善水利设施等工程,同时全方位整治浑河支流,使浑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浑河水质得到持续提升。目前,浑河干流城市段达到Ⅲ类水体标准。”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单伟民介绍。

  浑河不浑成了沈阳这个工业城市生态决心与智慧的最生动诠释。

  通过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厂建设、绿化景观建设、完善水利设施等工程,浑河的水质得到持续提升。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从“下水道”到风景区

  “鲁尔区中比比皆是的煤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断排除污水,空气中的粉尘给一切东西都蒙上了阴霾……工厂林立的莱茵河犹如被六万多种化学物品调成的鸡尾酒。”这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对莱茵河的描述。为了涤清这杯工业文明调制出来的鸡尾酒,欧洲多国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无独有偶,每个工业文明似乎都与水相伴而生。在“东方鲁尔”沈阳,也有这样一条母亲河——浑河,她见证了共和国长子的辉煌过去,同样也承受了工业残留的余毒。然而这里的人们仅用十多年就洗清了这条浑河的水。

  沈阳浑河之晨。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沈阳作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传统重工业城市,能源消费大市,受能源资源禀赋限制,能源消费一直高度依赖煤炭,各品类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单伟民介绍,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历史将其他工业国家上百年中分阶段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一股脑地摆在了沈阳的面前。

  新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18马力蒸汽拖拉机……沈阳人民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史上第一”,让工业成了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记忆符号,却也让城市水系沦为了工厂和居民的“下水道”,一滩滩工业废水为城市水系涂抹上了特有的工业黑。

  “河水又黑又臭,没有人愿意住在周边,就算遛弯儿都要绕着走,当时的感觉就是这里的河真的‘没救了’。”市民刘亮回忆道。

  面对这些“没救”的河流,“共和国长子”沈阳再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投入到了环境治理的工作中去。消除排污口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是防治河流污染的关键,单伟民介绍,在浑河治理工作中,沈阳市将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作为改善浑河水质的重点,结合城市污水排放、处理和利用情况进行设计、建设和布局,逐步完善了城市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实施直排浑河污水截流工程,城区向浑河直排污水的5个排污口全部截流,使浑河流域污水全部得到收集,并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浑河沿线已建成南部污水处理厂、北部污水处理厂等8座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日处理量为225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航拍浑河中央大街桥。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同时,沈阳市提出将浑河打造成城市银带的整体构想,以浑河城市中心区段为中心,全面实施了滩地拆迁绿化和休闲景观带建设工程。整体搬迁了沈阳市环境最差、困难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罗士圈棚户区,对浑河32公里两岸滩地进行了全线绿化,种植树木210万株,绿化面积近6平方公里,滩地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成了长青公园、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罗士圈公园、浑河晚渡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足球主题公园、浑南市民公园、奥林匹克生态公园,形成了两岸沿河30公里长,集公园、文化广场、体育娱乐、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公园景观带,使滩地景观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内河建设已具规模。”单伟民说,为改善浑河景观,沈阳市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以扩大城市水面积。实施浑河东三环路至沈抚交界处全长8.8公里的河道整治,形成贯通水面面积6平方公里,可观赏的连续水面长度将达到40.6公里,水面积率从4.68%提高到6%,浑河城市段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每年夏天,沈阳浑河每天都有超过百人在进行各种水上运动。沈阳浑河水域正成为全国一流的市民水上运动乐园。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从“下水道”到国家水利风景区,浑河的蜕变,记录了沈阳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迹,也改变着两岸人民的生活方式。

  清澈的河水,绿草如茵的河边公园,傍晚市民三三两两徜徉在河边的树荫下,从前那些“灰头土脸”的奔波身影,如今已经沉浸在依水临岸的慢生活中。

  让蓝天白云常驻

  2022年底,冬雪已经光顾过这座城市,沈阳也早在二个月前就进入了供暖季,蓝天白云成了沈阳冬季的“常驻嘉宾”。

  2023年1月4日,候鸟在沈阳浑河休憩、觅食。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以前每到冬季供暖前后都是我们最紧张和忙碌的时刻。因为过去一到冬季,东北地区就会持续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成为雾霾重灾区。”供暖和蓝天,在沈阳的冬天似乎总是不可兼得。单伟民说:“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截至2022年底,沈阳市优良天数已达320天,同比增加5天,优良率87.7%;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15.8%。六项污染物首次全面达到国家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单伟民透露,村屯低矮面源综合整治、清洁取暖试点散煤治理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是关键。2022年,沈阳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完成4340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在沈阳浑河鸟岛附近有一片不冻的水面,成为天鹅和大雁栖息的场所。多种鸟类在此游弋、觅食、嬉戏、飞翔,与周边环境形成美丽和谐的生态景观。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当然,沈阳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只是得益于城市供暖方式的改变,工业能源结构与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必不可少。近年来,沈阳市以城市建成区内4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为重点,采取拆除并网、清洁能源改造、废弃拆除等多种方式实施了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2022年,三环内40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全面“清零”。

  在沈阳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厂区,你很难将这个干净整洁的大花园,与印象里脏兮兮的水泥厂联系在一起。公司生产负责人朱宝雷自豪地说:“这几年厂里大变样,我们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智能工厂,去年年底还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建设初期这个工厂生产管理模式粗放,粉尘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较为突出,周边群众对这个“污染源”的意见不小。为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群众的所呼所盼,沈阳市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共同制定整改方案,加大企业环保投入,增加和改造除尘、降噪设备,企业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近年来,公司先后投入约2000万元,对水泥磨房、配料库下、熟料输送皮带、水泥库下等重点部位的诸多设备进行了改造,新建现代化、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噪声、粉尘排放全面达标。在进料口,176米长、30多米高的熟料大皮带已经全封闭运行,现场工作人员说:“不仅是这里,经过改造,从进料到产出水泥的各个工序,‘粉尘源’基本和外界‘零接触’。”

  看得见的绿色效益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让环境保护的“公地悲剧”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沈阳从煤炭支撑的“黑金时代”到清洁能源带动的“绿金时代”的转变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思路。

  朱宝雷算了一笔账,“每年将节省电费、维护维修费约200万元,其中永磁电机更换这一项,既达到了节能降噪的目的,每年还可为企业减少电费100万元。”

  事实证明环保设施的规范,可以将生态效益,兑换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治污与发展并不对立,为提升环保的变现能力,沈阳正在探索更多的方案。

  航拍沈阳浑河西峡谷。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2021年,沈阳就探索开展本地碳市场的建设,出台了《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选定了交易机构和交易场所,开发了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确定了纳入沈阳碳交易市场范围的重点企业并实施碳核查工作,开展了供暖和陶瓷企业碳配额发放基准线、碳价及我市自愿减排核证技术等研究,制定了14个配套制度文件,编制了《沈阳市重点企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同时,单伟民介绍,为促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做好碳市场基础工作,沈阳市探索开展了自愿减排减排方法学开发、项目征集及认证工作,促成了一笔重点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碳资产质押业务。

  浑河风景两岸如画,尽显烂漫。新华网发 李永宏摄

  谈及未来,单伟民坦言,“污染防治攻坚仍然任重道远。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难度和挑战更大。比如过去我们在PM2.5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臭氧污染却出现了逐年提前、浓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压力加大,一些地区和行业VOCs排放问题突出,烧烤油烟等VOCs面源排放管控不力,汽修喷漆,工地露天焊接、喷涂等无组织排放行为管控难度极大。”

  放眼“十四五”,单伟民认为只有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关溪涓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57112927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