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 沈阳行动丨沈阳:“三篇大文章”打成“三张王牌”
2022-12-14 08:51:34 星期三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沈阳12月14日电(赵健彤)数字赋能,大国重器装上“科技芯”;企业上云,智慧供应链实现全程协同;项目加速,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沈阳市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场“工业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升级的蜕变之旅,正在上演。

  “老字号”耕“云”种“数”

  “嗡!嗡!”沈阳市郊工地上,一台螺旋立式磨机正发出轰鸣,与想象中的粗笨重不同,这台机器看起来很“秀气”。

  “采用轻量化设计的机器整体重量较上一代减少10%以上,占地面积缩小的同时能耗还降低了30%到50%,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北方重工专业总设计师刘刚说。

  被誉为“中国重机工业摇篮”的北方重工,在矿山装备、冶金装备等近20个领域创造了数十个资深的“老字号”。近些年,它开始卸下“重”的外壳,向“轻盈”转身。

  “科技赋能是秘诀。”刘刚说,通过科技研发赋能传统制造,一批拥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芯”的沈阳重器获得市场青睐。

图为北方重工智能化工厂。受访者供图

  打开电脑输入账号,100多台机器的运转情况一目了然,“一朵云”,改变了沈阳鼓风机集团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诊断服务部经理王慧的工作模式。

  借助传感、数据处理与状态监测技术,“沈鼓云”实现了对用户机组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与客户的实时“零距离”交流,让沈鼓的服务更智能、更贴心。

  “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沈阳“老字号”企业中,“老”的影子,已越来越难以寻觅。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沈阳打出加快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推进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的“组合拳”,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分别提升至75%和62%。

在沈鼓集团,工人在总装车间工作(2022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数字化”“智能化”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面对未来,“老字号”的雄心不容小觑。未来三年每年推进实施100个精益数字化项目、100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个智能升级项目、100个新产品规模化项目……“老字号”激起的发展动能,澎湃汹涌。

  “原字号”织链成势

  数字化、智能化的东风吹起,“原字号”也乘风而上。

  沈阳浩博实业有限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扎根64年,但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一度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

  “拓宽抻长产业链条,是面对变局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总经理邢一鸣介绍,企业勇于破圈突围,深挖产业链价值,在化工助剂产业基础上“开疆破土”。目前,在汽车相应产品细分领域市场,沈阳浩博的占有率已超过50%,在化纤、PVC塑料加工等领域也保持着较高市场占比。

  2020年,企业借助产业链优势,建设了东北地区第一家专业环氧乙烷医疗器械灭菌中心,两年多来,已完成2亿支口罩、500万套防护服的灭菌消杀工作。

科研人员在沈阳浩博实业有限公司分析实验室内工作。受访者供图

  产品在变,生产过程也在升级。

  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工厂内,在企业自主研发的“橡链云”指挥下,一条轮胎能迅速采集所有过程数据,然后实时传输到生产线上,只要38秒就能下线。

  这个智慧仓储物流解决方案,能够快速打通行业关键要素,实现轮胎产业链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带动轮胎制造上下游协同优化。目前,“橡链云”平台已入驻3200余家供应商、2000余家经销商以及近6万家门店。

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工厂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产业链的优化,让产业集聚化、精细化发展水平持续增强。

  在沈阳北部地区,由沈北农产品深精加工、康平农副产品加工、法库孟家绿色食品加工串起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18年至2021年,产值由696.1亿元提升至846.2亿元,年均增长6.7%以上。

位于沈北新区的沈阳满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制作产品。受访者供图

  转型迭变的脚步不断加速,如何让“原”动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沈阳提出,要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放点穿线、织链成势,将“原字号”的链条,延得更远,抻得更长。

  “新字号”开枝散叶

  逐“变”,“新”是内生动力。

  创新大路位于沈阳市浑南区,道路这头,移动机器人车间内,新松机器人研发团队正在对上市不久的工业清洁机器人产品做进一步的完善;道路那头,由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全国首款高端光纤分布磁共振设备,几个月前正式问世,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从国外高价引进核磁共振仪器的局面。

  走出创新大路,城市的四面八方,新动能都在不断涌现:华晨宝马里达新工厂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如期开工、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机器人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华晨宝马里达新工厂实景图。受访者供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企业创新为核心,沈阳“新字号”势如破竹,今年上半年,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其中,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IC装备、航空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5%、49.4%、28.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机器手臂进行调试。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诞生于沈阳的北方实验室近年来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涉及工程投资额累计数百亿元。如今,瞄准“蓝海”,北方实验室积极布局信创、商密等下一代信息产业风口领域,并与华为公司联合打造辽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领先进入第三方信息技术创新服务赛道。

  而类似北方实验室的企业,在沈阳还有很多。崛起的“新字号”,正释放出增长的强劲动力。

北方实验室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区工作场景。受访者供图

  “培育壮大新动能要把‘抓新’作为大方向,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未来,沈阳“新字号”已锁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攻关、本地配套率提升和服务平台搭建等领域,到2023年,“新字号”产业链产值年均将增长20%,而两年后,这一数字将突破4000亿元。

  又一个清晨,北方重工厂区,载满“科技芯”产品的货车即将出发;浩博实业医疗器械灭菌中心,有关深入灭菌工艺的研究还在继续;北方实验室的会议室里,新合作的签约即将举行……

  虽已是寒冬,但这座城市,在逐“变”的旅程中折射出的暖意与活力却在不断流动、奔涌……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关溪涓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57112919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