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 沈阳行动丨将青春活力播撒在航空报国的火热实践中一一走近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
2022-11-30 17:36:22 星期三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沈阳12月9日电(记者王炳坤、于也童、武江民)在有着“中国歼击机摇篮”之称的航空工业沈飞,有一个特殊的“突击队”:他们总在需要攻克关键任务时组建,一次次交出优异成绩单;10年来,这个突击队共组建1969次,解决各类生产技术质量问题千余项;他们常年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却分散在各个车间、班组、办公室……虽然岗位不同,年龄各异,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名字:“罗阳青年突击队”。

  14日下午,沈飞民机加工分部数字化车间内,数控操作工牛超透过监控视频紧盯高速运转的铣削钻头,随时调整机床的加工参数。两人多高的大型机床上方,一面“罗阳青年突击队”的红旗格外醒目。“我们这次接的是急活,传承罗总的航空报国精神,我肯定不能‘拖后腿’。”牛超说。

  李晓丹(左)和同事在观测加工参数。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罗阳,这是一个被沈飞人永远铭记的名字。10年前,这位歼-15航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亲眼看见团队打造的雄鹰着舰成功后,猝然离去,结束了他爱党爱国、航空报国的一生。

  英雄走了,可他信仰的航空事业从未停歇。2013年,沈飞以“罗阳”的名字命名,以“青年突击队”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学罗阳、做先锋,聚焦技术、生产、管理等领域的难题,临时组建攻坚团队,集中力量办大事。

  李晓丹是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2013年,博士毕业刚入职一年的她,就勇挑重担,瞄准国内空白——航空工业的增材制造技术开启研发。如今,李晓丹已成长为沈飞最年轻的技能专家之一,带出的多名徒弟也成长为技术骨干。

  在李晓丹的工作室,一本厚达800多页的项目总结报告记录着当年的艰辛。“一开始我心里没底,每天泡在设备里揣摩操作,抱着图纸仔细比对。”李晓丹说。

  靠着一股拼劲,初出茅庐的李晓丹和同事们仅用28天就研制出了沈飞第一个3D打印的航空零件。9年来,李晓丹多次参与“罗阳青年突击队”的冲锋与磨炼,她主导的增材制造技术已在航空工业实现多型号、多材料、多领域的设计和应用。

  “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王刚在航空工业沈飞车间操作数控镗床。

  “罗阳青年突击队”不仅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更源源不断培育出青年人才。

  在沈飞,“方文墨班”是远近闻名的“冠军班”。班组9人中有3人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和金奖,4人获得省、市级技能冠军,共计斩获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12个,引领国产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精度。

方文墨在加工飞机零部件。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同样作为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方文墨一直带领年轻工人苦练钳工技能。“做我们这一行,就得多练,没有捷径。多完成急件、难件,对年轻人提升技术大有裨益。”方文墨说。

  在沈飞标准件厂二楼的练功室内,操作台下的木质地板被脚印磨白了,旁边的不锈钢工作台上也留下多处汗渍。每次参加“罗阳青年突击队”时,“方文墨班”成员都要在这里,与自己进行一番较量。

  凭借精湛技艺,“方文墨班”成了全公司的“排障特种部队”。有一次,沈飞成品件厂来了二三十人,他们拿着两个装配不上的部件,就是搞不明白问题出在哪。“方文墨班”的杨国心站了出来,经详细诊断和锉制,他和同事不到两个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

 “青年人是航空工业的未来,罗阳精神是我们的精神航标‘罗阳青年突击队’就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尖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方文墨说。

“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张敏在航空工业沈飞办公室展示编写的管理手册。

  每一次攻坚背后,是直面艰难的决心,是向着科技高峰冲刺的勇气。10年间,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号召下,“罗阳青年突击队”逐步扩大,累计有37万人次的青年参与其中。

  “突击队”奋勇拼搏10年来,中国航空事业乘风破浪,“战绩”辉煌:歼-20批量列装,运-20远航海外,直-20旋舞高原,歼-15戍卫海天……一个个“大国重器”接连亮相。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唐晓瑭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111291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