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建平县实施“7+1”工程推进乡村振兴
2022-08-26 09:28:35 星期五 来源: 辽宁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兴产业 优环境 富百姓

——建平县实施“7+1”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建平县老官地镇大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建平县白山乡裸地蔬菜喜获丰收。

  年初以来,建平县加快落实全域整治提升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施 “7+1”工程,确定在每个乡镇(场)街道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一个全域旅游示范点、一条观光休闲示范路、一条城镇建管示范街、一个生态治理示范区、一个群众活动示范广场,同时,织密织牢一张社会综合治理网。扎实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务实举措持续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

  强调全域布局 绘出振兴图景

  走进建平县老官地镇胡萝卜基地,千亩翠绿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微风吹过,绿叶随风舞动,吸引过往行人和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千亩胡萝卜是老官地镇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今年,老官地镇以打造“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为目标,将土地进行流转,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发展以胡萝卜、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实现经济及观赏作物千亩集中连片种植。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老官地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山水林田各具特色的优势,把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融合,精心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构建全域协同发展的旅游格局。

  年初以来,建平县强化顶层谋划、全域布局,通过完善覆盖城乡的全域整治提升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施 “7+1”工程,确定在每个乡镇(场)街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一个全域旅游示范点、一条观光休闲示范路、一条城镇建管示范街、一个生态治理示范区、一个群众活动示范广场,织密织牢一张社会综合治理网。

  建平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治理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目前,立足于产业发展,全县围绕杂粮、果蔬等经济作物,在公路沿线打造旅游观赏产业基地20余处5万余亩。立足于文旅兴县,打造八家花田林海、小塘油菜花海等乡村旅游景点24处。立足于生态改善,突出抓好矿山领域生态环境治理,已治理废弃矿山和生产矿山1.04万亩。

  初秋时节,在建平县万寿街道域内的东滨河路上,道路西侧带状公园内的花海,鲜花竞相开放。这个带状公园是今年年初万寿街道北三家村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项目占地22亩,投资30余万元,种植树墙600平方米,栽植树木1200余棵,栽种花卉6万余株,这里的生态环境实现大变样。

  建平县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科学编制《建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五点支撑、一带贯通、一环主导”的全域旅游格局。将牤牛河景区、天秀山景区、双凤山景区、喀喇沁王陵景区、燕长城石匠沟景区五个核心区做出特色、做出体量,打造成为全县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将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铁站、牤牛河、天秀山串联起来,打造建平文化旅游休闲带;将喇嘛山景区、深井休闲农业采摘园、朱碌科杂粮主题公园、青松岭文冠果、喀喇沁万亩丁香等乡镇景区景点与“五点一带” 有机结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如今,建平县以公路主干线为针,穿点连线、串珠成链,打造旅游环线,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美”的休闲体验。

  治理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八家农场山根分场,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休闲广场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凉亭里的老人们正在促膝交谈……人与美景相互呼应,幸福生活随处可见。

  “以前这里是个垃圾场,路根本没法走。现在好了,路平了、灯亮了,地也干净了。”村民郑子学说。八家农场全面开展村庄美化、绿化、净化和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让整个乡村焕发新风貌。

  人居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活品质。建平县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来抓,围绕乡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明化、秩序化,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平县聚焦“农村生态环境更优美”工作目标,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全程督导,各部门协调联动、下沉乡镇、主动融入,各乡镇(场)街扛起主体责任,以政府所在地和国省干线公路沿线村屯及省级美丽宜居村为重点,实施净化工程,持续对公路两侧、沿线村屯做好“五边三堆”垃圾清理工作,对国省干线道路两侧、街路两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乡镇(场)街驻地行政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

  实施绿化工程,抓住春季黄金绿化期,对国省干线道路沿线130个村进行深层次绿化,其他130个村各打造一条景观路。实施亮化工程,坚持道路亮化、广场亮化、建筑亮化相结合,改善乡村环境。实施硬化工程,政府驻地以街路两侧硬化、修建边石、广场铺装为重点,设置人行道,铺设人行道砖,加强县乡道路基边坡、路肩、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整修。实施文化植入工程,按照重点镇、县境镇、文化镇、特色镇确定文化植入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省域、县域、乡域边际界标。

  连日来,建平县小塘镇新城村文化广场内热闹非凡。由村企共同承办的新城村农民文化艺术节在这里精彩上演。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天都在广场上健身。他们自编自演,以舞蹈、曲艺、配乐诗朗诵等艺术形式,来展现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及新时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采。

  发展特色产业 鼓起农民腰包

  走进建平县小塘镇新城村设施农业基地,一栋栋蔬菜大棚排列整齐,棚内各类蔬菜长势良好。“我们村2个合作社的社员达到了270户,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共建设施农业大棚600栋、6万延长米,流转土地2200亩,年产值近230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凤雷介绍说。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建平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抓基地、抓特色、抓品牌、抓产业化,确定了优势杂粮、现代畜牧、高效果蔬三大主导产业,以“南部乡镇发展暖棚,北部乡镇发展冷棚和裸地蔬菜,重点打造老宽线公路沿线特色经济带、高效果蔬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形成下窑沟番茄、深井草莓、沙海五营子甜瓜、小塘新城油瓜、黑水西瓜、昌隆裸地蔬菜的农业产业布局。如今,已建设施农业大棚2万余栋,裸地蔬菜达15万亩,形成以发展蔬菜为主,草莓、甜瓜、葡萄等瓜果为辅的产业格局。

  作为中国杂粮之乡,建平县着力推进杂粮绿色种植,以朱碌科镇为中心,辐射东部十余个乡镇,种植有机、富硒、富锗杂粮101万亩,持续推进杂粮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利用建平杂粮品牌特色,建设综合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全力打造建平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品牌闯市场、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在青松岭乡迟杖子村的建平县富民牧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搬运出栏的肉鸡,一辆辆满载的货车将把肉鸡运往朝阳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富民牧业是我们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我们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与朝阳宏发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年出栏肉鸡150万只,日常安排剩余劳动力30余人,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十余万元。青松岭乡迟杖子村党总支书记牛国栋说。

  走进建平县奎德素镇奎德素村,荒沟上架起的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格外引人注目。“村里利用闲置荒地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万元建设了分布式地上光伏发电项目,今年4月14日投入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奎德素村党总支书记冯瑞明说。

  建平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叠加式”增收。确定光伏电站、土地流转、资源开发、农业实体、村社合一、养殖实体、服务创收等10种发展模式。目前,共建设产业基地424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形成了以老宽线、建三线、小叶线为主轴的3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打造了一大批示范带动力强的产业基地。全县249个村级党组织共领办创办经济实体321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74.3%。

+1
【纠错】 责任编辑: 关溪涓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59112894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