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海港致远”轮向“中远海运洋浦”轮进行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船到船”加注(7月15日摄)。新华社发(辽宁港口集团供图)
新华社大连7月17日电(记者郭翔)15日,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海港致远”轮向“中远海运洋浦”轮完成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船到船”加注,这是东北地区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绿色甲醇港口仓储装卸及加注业务,标志着东北地区绿色甲醇船用燃料供应链贯通。
可装载1.6万个标准集装箱的“中远海运洋浦”轮是中国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于今年6月交付,其加注的绿色甲醇通过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制备,具有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的特点。该船使用绿色甲醇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航运业的脱碳转型发展,以绿色甲醇、液化天然气、绿氨为代表的绿色船用燃料的需求日益旺盛。据全球甲醇行业协会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全球甲醇需求量将达5亿吨,其中绿色甲醇需求量超过3亿吨。
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推动中国各地加快布局绿色船用燃料生产基地和加注中心建设。今年3月,中国能建与辽宁省康平县签署绿色燃料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一期将建设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7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风储氢醇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2亿元,预计实际年产绿色甲醇约11.9万吨。
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海港致远”轮向“中远海运洋浦”轮进行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船到船”加注(7月15日摄)。新华社发(辽宁港口集团供图)
信德海事网绿色航运分析师张晗认为,近两年,国内绿色甲醇、绿氨生产项目爆发式增长,而东北地区凭借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加速发展,成为大规模绿色能源产业落地的首选区域。
此次“中远海运洋浦”轮在大连港加注的500吨绿色甲醇采购自黑龙江、内蒙古的绿色甲醇制备项目。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表示,此次加注的成功实施,有效推动了东北地区绿色甲醇“生产—运输—仓储—加注”全产业链闭环完善的同时,打通绿色甲醇“北醇南运”的集港枢纽节点,充分激活东北地区绿色燃料的产能优势,构建起以大连为集散地的供应链网络。
“依托航运业绿色船用燃料的旺盛需求和东北腹地供给的优势,辽宁港口集团加速推进绿色船用燃料中转储运中心和加注中心建设。”大连港运营方辽宁港口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国锋说,该公司已经形成每年200万吨的绿色甲醇仓储转运能力,预计三年内仓储转运能力将达到每年400万吨。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东北地区的绿色甲醇产能将超过3000万吨、绿氨产能超过500万吨,将成为全球低成本绿色船用燃料的主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