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金杏缀满枝 乡村振兴结硕果
——浑南区王滨街道魏家沟村沙地大杏采摘园开园迎客
盛夏时节,浑南区王滨街道魏家沟村的沙地大杏迎来了丰收季——漫步杏林,金灿灿的杏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采摘园内,游客们拎着大桶往来穿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魏家沟村的沙地大杏堪称“杏中佳品”,其果实直径普遍达10厘米以上,单果重量超过100克。饱满圆润的金黄杏果,表皮泛着诱人的光泽,果肉细腻,酸甜可口,咬上一口香汁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采摘园里,孩子们踮着脚,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摘下熟透的杏子;年轻游客忙着用手机记录满树硕果的同时,不时咬上一口新摘的杏子,不禁发出味蕾满足的赞叹。一旁的果农们则热情地指导杏子采摘技巧,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不少游客从苏家屯、铁西来到采摘园,就为了现场品尝一口沙地大杏的味道。“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杏儿。咱家小宝现场体验采摘乐趣,这可是任何补习班都学不到的。在这里,孩子不仅学会了如何辨别杏儿是否成熟,还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劳与不易。”来自铁西区的杨女士带着孩子一边采摘一边感叹道。
近年来,魏家沟村“两委”班子和村集体依托当地独特的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沙地大杏种植产业,开拓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如今,这片杏林每年产量可达10万斤以上,按照每斤6元的售价,预计能为村民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村里不仅开放采摘园,让游客走进杏林,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还开展了多元化零售业务,贴心地推出5斤带箱包装,方便周边居民购买和携带。与此同时,村里还提供产地邮寄服务,让远方的食客身在异地也能品尝到这份来自魏家沟的美味。
“以前种完地,只能在家待着。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不耽误家里其他事情。”村民王大姐兴奋地告诉记者,在魏家沟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沙地大杏产业蓬勃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己每天能多挣100多元。在沙地大杏收获的大约一周的时间里,采摘、分拣、包装和销售等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当地村民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许多村民在家门口通过参与杏林的管理和杏果销售,增加了家庭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魏家沟村沙地大杏产业的成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魏家沟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杏林不仅是村民们的“致富林”,更是魏家沟村践行乡村振兴的“希望林”。未来,魏家沟村在继续深耕沙地大杏产业的同时,将探索更多产业发展新模式,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记者 吕良德 通讯员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