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23 16:51:04
来源: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沈阳新民:小香瓜“种”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字体:

  夏至时节,在沈阳新民市柳河沟镇解放村的香瓜大棚里,圆润饱满的香瓜缀满藤蔓,在阳光下泛着蜜色的光泽。

  种植户付庆任弯腰轻摘一颗,指尖轻压瓜皮,“噗”的一声,香瓜裂开细缝,清甜的香气瞬间漫开。“今年雨水足、温差大,瓜的甜度比去年高,收购商抢着要,每斤收购价涨了3毛钱!”这位种了15年香瓜的老把式笑着说,手里的筐很快装得满满当当。

  柳河沟镇的香瓜产业,是从一片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作为辽河与柳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地带,这里沙壤土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为香瓜积累糖分提供了“温床”。“我们的土质像‘天然筛子’,保水保肥又不积水,种出的瓜纤维少、果肉脆,咬一口甜到心里。”解放村党支部书记任洪彦说。

  这种“天生优势”,加上多年的种植经验积累,让柳河沟镇香瓜逐渐有了名气。但真正让它从“田间小果”变成“致富金果”的是近年来当地对产业的系统性升级。过去,柳河沟镇香瓜虽甜,却因种植方式传统、标准不一,市场竞争力有限。“以前各家各户自己种,有的施化肥多,有的浇水没规律,瓜的大小、甜度参差不齐,收购商压价是常事。”付庆任回忆。为改变这一状况,镇政府牵头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从选种、育苗到掐杈、施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要求。“比如‘掐杈留孙蔓’技术,以前大家凭经验留蔓,现在统一留孙蔓,瓜果膨大快、糖度高,还能减少病虫害。”付庆任说,这两年他家的瓜甜度稳定在20度以上,收购商抢着按精品价收。

  为保障品质,当地还严控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绿色认证面积占比达85%,农残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100%。“现在消费者买瓜,不仅看甜不甜,更看安不安全。”柳河沟镇副镇长董峥介绍,镇里建了溯源系统,每批瓜都有“身份证”,扫码能看种植过程、检测报告,客户复购率超过60%。

  品质提升了,更要打通市场销路。柳河沟镇打出“品牌+渠道”组合拳:2017年,“柳河沟香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突破3亿元。与此同时,镇政府搭台搭建“农超对接+电商直播”双渠道——与盒马鲜生、京东农场等商超建立长期合作,线上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直播卖瓜,2024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20%。“过去论筐卖,现在论个卖!”合作社负责人吕春雨展示订单:5斤装精品瓜售价88元,仍供不应求。目前,柳河沟香瓜已覆盖东北三省、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年外销量超3000吨。

  香瓜产业的“甜蜜效应”,正从田间延伸到全村。“每到丰收季,采摘、分拣、包装需要大量人手,不少留守妇女和老人都能在家门口打工,一天挣150元不成问题。”董峥说,2023年全镇香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带动近千户农民增收,户均增收4.5万元。

  “产业振兴不能只靠‘卖瓜’,更要延长链条、提升附加值。”董峥介绍,镇里已建成香瓜深加工车间,将鲜瓜制成瓜脯、冻干等产品,1吨鲜瓜可加工成200公斤瓜脯,附加值提升3倍;今年新投产的NFC果汁生产线,更让香瓜附加值再提高50%。“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香瓜主题文旅综合体,开发采摘体验、研学课堂等项目,让游客不仅买瓜,还能‘沉浸式’感受香瓜文化。”

【纠错】 【责任编辑:刘烜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