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9 10:44:37
来源:新华网

瞭望 | 探访内地首个盲人养老院:视障老人也能旅行、恋爱

字体:

  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盲人养老院,107位视障老人在这里受到贴心照护,有人在这里找到晚年的爱情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孙仁斌 王莹

  4月的沈阳,气温回升,草木泛绿,桃李争芬。沈北新区一处五层的白色建筑四周,一排不锈钢护栏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一群老年人扶着护栏,在阳光下散步。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中国内地第一家盲人养老院——沈阳海漫智慧养老中心。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养老院由一位企业家捐赠建设,他的妹妹是一位盲人,因之出资建设专门的盲人养老院,希望帮助更多盲人安度晚年。

  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经过几年发展,盲人养老院渐成规模,目前共有107位视障老人居住于此,其中90%是全盲。

  老人们来自全国各地,辽宁、北京、上海、云南、广东、山西……从这里的暖心故事,可以看到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盲人群体安度晚年的另一种可能。

  锅碗瓢盆里的爱心交响曲

  院里广播声响起,午饭时间到了,老人们摸着护栏,熟练地向食堂走去。

  “养老院所有角落都特制了护栏,不同位置的护栏上有凸起的盲文,老人们能安全地在室内外行走、锻炼。”海漫智慧养老中心院长张瑜说。

  跟随老人们走进养老院一楼,是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工作人员推着不锈钢餐车,正在做分餐准备。

  厨师白雅娟拿着话筒站在前台为老人们“报菜名”:“亲爱的家人们中午好,午餐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今天的菜品是:一号碗,海漫扒肉;二号碗,炸鸡排;三号碗,菠菜蛋花汤;四号碗,砂糖地瓜……请到餐厅就餐。”

  特制的餐具整齐摆放。六个不同形状、大小的碗,按照固定顺序排列,对应着不同的菜品。取餐时,工作人员会再次让老人确认菜品。

  “很多盲人在家里吃饭时,习惯把所有的菜混杂在一个碗里吃,因为这样省事儿,他们也不想给家人添麻烦。”白雅娟说,“为了让老人们像普通人一样品尝每道菜的滋味,我们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碗装不同的菜,让老人各取所需。”

  食堂的墙上贴着老人饮食喜好表,上面细致记录着:曹佳悦,早晚餐粥多几碗;冯爱东,吃素;李云,不吃豆制品……食堂每张桌子的四个角上有定制的不锈钢盲文牌,上面刻着老人的名字,“老人们喜欢坐在固定的座位,这样能知道四周坐的都是谁,更有安全感。”张瑜说。

  这类贴心的设计在养老院内俯拾皆是。比如,老人的房间里,桌椅边缘都有凸起的沿,防止物品滑落。每个房间配有智慧语音系统,可以通过语音开关空调、播放音乐、咨询天气。养老院的卫生间没有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帘子,免得老人不小心撞到门上。

盲人养老院的医护人员在为老人测血压(2025年1月7日摄) 潘昱龙摄 / 本刊

“黑暗中对话”拉近心的距离

  张瑜此前在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她的舅舅是盲人,张瑜说,舅舅一生未婚,很少和兄弟姐妹交流,更别提融入社会。她始终记得舅舅“看”人时渴望交流的眼神。得知沈阳有一家盲人养老院,张瑜毫不犹豫投递了简历,来到这里从事盲人养老事业。

  养老院现有22名员工,包括护士、管家、心理咨询师等。其中很多人之前并没有和盲人接触过。

  为了员工更好照护盲人,也为了来到养老院的普通人更能体会盲人的不易,养老院参照德国记者安德烈·汉尼克于1988年创立的“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建造了一所篮球场大小的体验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体验馆内,设置了公园、地铁站、电影院、餐厅、咖啡馆等场景,人们需要借助盲杖,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体验盲人怎样逛公园、坐地铁、“听”电影、点餐、购物等。

  “我们要求每个员工至少每个月到体验馆体验一次盲人的生活,从而让照护更加贴心。整个流程体验下来大约两个小时,很多体验者真切感受到,普通人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动作,盲人要付出想不到的努力。”张瑜说。

  一次,一名员工在“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体验后,到一个老人房间去,看到老人在屋里摸索着拆快递。她瞬间哭了出来——自己平时无意识能完成的动作,对盲人而言,却如此艰难。自那以后,她争取每天都把老人的快递送到房间,在老人许可的情况下,帮他们把快递拆开并安置好。

  “没想到,在这里找到我晚年的爱情”

  午后,养老院阳光正好。80岁的张丽坐在房间里,通过读屏软件在网络直播间唱歌。她的身旁,几盆长寿花正肆意绽放,那是她用双手“看”到的春天。

  张丽在养老院里认识了来自上海的王明山,两位老人年龄相差十岁,都喜欢养花和唱歌。相同的爱好、类似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彼此欣赏。

  “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我晚年的爱情。”张丽有些害羞地笑着说。

  养老院致力于丰富老人们的人生体验。不少老人和张丽一样,在这里通过读屏软件玩手机、上网、录制抖音视频。至少四对老人因为唱歌、有共同话题等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社会爱心人士发起的“盲选好餐厅”活动,让老人们有机会品尝到烧烤、火锅等美食。每年春节,养老院会在多功能厅举办联欢晚会,工作人员身穿礼服,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他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热烈的节日氛围和大家的关爱。”张瑜说。

  不止于此。多功能厅的西墙上,挂着一面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用红色的盲文标记出来。“这是这些年我们带老人们旅行过的地方。”张瑜介绍说。

  养老院组织了多次旅行,让老人们走出“家门”,去了黑龙江漠河、吉林长白山、内蒙古草原、海南三亚等地,甚至走出国门,去了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很多人感到奇怪,盲人去旅行有什么意义呢?”张瑜说,“他们去不同的地方,可以闻到不一样的气味,感受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品尝不一样的美食。每次回来,老人们心情都特别好。”张瑜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们特别喜欢在旅行中拍照,“他们自己看不到,但可以把照片发给亲人,告诉亲人们: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你们放心吧。”

  需要更多力量来让美好持续。记者了解到,海漫智慧养老中心坚持公益属性,房间价格为每月1000多至3000多元不等,一方面,这对于收入普遍较低的视障群体来说是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这些费用仍不足以维持养老院的日常运营,每年仍需大量社会捐赠。

  中国盲人协会原副主席滕伟民、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宋丽敏等受访者说,国内盲人养老院刚刚起步,盲人群体对集中养老的需求较高,相关服务体系发展需要专项补贴、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建议通过建立公益基金、开展慈善活动等方式,汇聚更多爱心力量。

  (文中老人名字均为化名)

【纠错】 【责任编辑:赵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