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革命“灰犀牛效应”和LNG重卡“周期性效应”双重叠加的背景下,成品油消费格局快速迭代。面对严峻的成品油消费市场,今年一季度,中国石油东北销售紧密围绕集团公司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全方位统筹资源,全力打响市场营销攻坚战,高效保障和支撑各销售企业拓市场、稳份额、增效益。
精准分析研判 打出营销“组合拳”
中国石油东北销售编制市场营销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市场营销攻坚部署会,对照销售公司市场营销五方面部署进行指标细化、分解落实,推动形成“人人身上担责任、人人肩上扛指标、人人脚下有行动”的工作局面。成立市场营销专项工作专班,组建市场营销研究团队,强化对成品油消费的趋势性研究,统筹资源、市场、价格、行业趋势等关键要素,健全专业化市场信息收集渠道,依托综合营运管控平台完善商情汇总功能,建立起信息化、数据化的商情汇总体系。借助规划院、经研院等专业力量,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替代能源发展、行业数据、供需面以及重大政策事件的量化分析,了解省区公司量价关联、批零结构、行业商圈、品类品质等一线营销实况,提高研判结果的权威性。深入分析区域市场供需变化,灵活制定差异化营销方案,加大高标号汽油、低凝点柴油等高效产品的推广力度,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强与炼化企业协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稳定供应。
4月份起,锦西石化公司、辽阳东油库将陆续进行检修改造,哈尔滨香坊油库进入浮盘改造期。面对库容缩减和资源缺口的双重压力,东北销售整合炼化企业、销售公司、物流运输全链条资源,构建涵盖需求预测、资源调配、应急响应等10余项具体措施的保障网络,重点针对春耕用油和“五一”假期出行可能带来的阶段性资源缺口,组织编写专项检修保障方案,创新建立“检修季资源储备池”,按照不同检修阶段设置差异化保障策略,保障特殊时期油品供应。
提升服务质量 赢得市场先机
东北销售把服务作为市场营销攻坚的第一要求,深入践行“服务创造价值”理念,引导全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以日对接、周碰头、月总结、季走访、年座谈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服务保障机制,按照日、周、月、季、年频次向炼化、省区销售、港口及相关承运单位通报计划安排、产销形势,征求意见建议,研讨产销运行中的运力补充、资源衔接、市场保供等重点难点。健全重要时段升级管理机制,完善应急联动保障方案,梳理汇总应急场景,对应建立应急响应程序,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产销始终平稳。主动深入产销企业,加强工作联系沟通,定期呈送月度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分炼厂、分省区销售编制个性化报告,及时向炼厂传递最新市场动态,引导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积极化解产销矛盾,全力支持产业链产销匹配、高效营销。组织召开东部产销协调会、专项用户恳谈会,优化东部地区物流组织模式和运行方案,滚动做好区域性、季节性产销平衡方案。坚持资源属地消化最大化,重点对资源本地、管道沿线、高效市场、物流成本低的地区最大限度提供资源保障。以航煤增销上量、开拓市场为主要抓手,启动“一场一策”专项保供方案,建立“资源-运输-库存-空容-应急”全过程保障体系,一季度,累计销售航煤113万吨,其中向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发运航煤7.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5%,牢牢守住100%市场份额。加强平衡方案的复盘分析,对省区公司耐心细致做好DPO运行指导,帮助省区公司按需准确提报到站需求,DPO计划兑现率达91%。
研究多式联运 降低营销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之一。东北销售通过建立大运量、多品种、广流向、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格局,全力推进多式联运,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降低营销成本。公司以抚锦郑管道为中心,统筹考虑沿线炼厂备货稳定性和其他运输方式的配货需求,按月度滚动确定沿线炼厂备货及上线节奏,确保资源连续稳定。加大运行批次管控力度,与省区公司紧密对接,开通杏园油库面向河南以南以及山西长治等地区的跨区配送业务,加大分输量。积极探索研究东部地区管输资源直通郑长线,在郑州、武汉地区实现一体化管铁、管公、管江联运。以“主动配送”为抓手,做好一二次物流整体优化,结合地付设施改造和费用减免,坚持效率和效益最优原则,着重提高炼厂一次进站比例。今年3月起,抚顺石化月度地付规模达10万吨。此外,公司还以“仓储共享”为依托,统筹内外部仓储优化配送,利用省区公司有效库容以“代储”形式开展资源前置,实现芜湖、江阴、湖口油库跨区中转同比增加。继续扩大沿江、沿海、沿管线仓储共享规模,积极构建炼销一体化内部资源缓冲受力区,根据月度产销平衡,合理安排炼厂共享库涨降,平抑产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