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6月26日电(记者王炳坤)26日上午,郭超认真倾听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分场会议,眼睛不时瞥向窗外。与会场隔海相望的大连湾畔,他所在的造船厂当天正好有一条新船开工建造。“外面天晴海净,如果靠近窗户,说不定还能看见我们船厂的房顶。”郭超说。
41岁的郭超是大连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夏季达沃斯。在这场主题为“未来增长的新前沿”的大型国际会议上,郭超每次提起公司的新船,总会引发身边嘉宾的浓厚兴趣,很多人点赞说:“你们的新产品,开辟了新赛道!”
郭超公司新开工的是一艘液体二氧化碳运输船。“130多米长,20多米宽,单次可运输二氧化碳7500立方米。”郭超向记者介绍:沿海水泥厂、钢铁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经捕获收集,输送到二氧化碳运输船加压储存,再运输至终端处理码头,注入海床下实现永久封存。
早在2019年,挪威北极光公司与大连海工达成合作。“我们为挪威北极光公司建造的前两艘船都已经出坞下水了,预计今年年底前就能交付,第三艘船也于上个月开工建造。”郭超说。如今开工的是第四艘船。
这样的进度为大连海工在业内赢得了口碑,参加本届论坛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代表马克特意向郭超祝贺:“你们的船造得快,挪威的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就能早点运转起来。未来二氧化碳封存市场广阔,很高兴看到你们提早做好了准备。”
在大连市长大,父亲就是造船工程师,这让郭超从小就有一颗“造船梦”。大学学习海洋工程专业的他,在大连海工做了15年的船舶营销。在他看来,父辈们造船以技术和品质见长,而他入职后跑遍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最急需的新技能就是结合行业大趋势,找准业务新定位。
“现在看,大连海工的新赛道找对了。”听到论坛嘉宾这么多“正反馈”,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聚集区管委会主任林木由衷为公司高兴。她说,大连海工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有着厚重积淀,现在又抓住了减排降碳的新风口,这家老企业有望迎来新增长。
在“推广碳定价机制”的分会场,郭超向外国专家请教,碳交易还能催生哪些新行业;在新领军者村,他认识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代表,认真了解对方的减碳需求;在25日晚间的“大连之夜”活动上,几位外国朋友还与他加微信,邀请他带着新项目去国外考察交流……
开阔全球视野、发掘合作商机,第一次在家门口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郭超就收获满满。他打算推动公司尽快形成液体二氧化碳运输船的相关标准,进入二氧化碳捕获、运输和封存的全球产业链。
从之前的“走出去”寻找商机,到如今“迎进来”谋求合作,达沃斯让郭超擘画出更大的发展蓝图,也让更多中国企业在深度融入全球化中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