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 沈阳行动丨沈阳以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沈阳”建设
2023-01-05 09:25:51 星期四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沈阳1月5日电(王莹 唐晓瑭)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抢抓新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布局机遇,主动聚焦国家战略目标,以产业发展和创新链布局需求为牵引,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沈阳”。

  截至2022年末,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增至1421家,为沈阳产业创新夯实了坚实基础,支撑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建立。

  育新:打造以创新驱动为重点的国家实验室“预备役”

  冬日午后,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现场,焊花飞扬,机器轰鸣,数百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加快建设。“众人昼夜奋战的科技城,就是实验室明天的家。”辽宁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劲松介绍说,落户于此的辽宁材料实验室将坚定不移地发展颠覆性材料技术,为争夺材料科技未来主导权贡献辽宁智慧,还将通过高质量实施产学研合作,攻坚克难,破解制约产业升级的材料科技难题。

  2022年9月5日,由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和辽宁黄海实验室“4个实验室”组成的辽宁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其中,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宁辽河实验室落户沈阳,标志着以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主体的具有沈阳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粗具规模。

辽宁材料实验室供图

  辽宁材料实验室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材料研究机构为宗旨,以引领材料科学和技术创新、推动材料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共性技术支撑平台、颠覆性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与国际合作平台等三大创新平台,实施基础前沿、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等四类专项项目。

  辽宁辽河实验室聚焦未来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高端制造装备与自动化系统、典型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建设产业数字化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未来工业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两大科研设施。“我们将强化科技创新对辽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支撑引领作用,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辽宁智慧。”辽宁辽河实验室主任于海斌介绍道。

  抓大:构建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在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地5000平方米的田间育种实验基地,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长成正在查看玉米育种情况。

  徐长成介绍,实验室聚焦玉米小麦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新品种创制,获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大幅度提高了玉米小麦育种效率和水平;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稳产的突破性玉米小麦新品种;汇聚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强力支撑种业科技实现自立自强。

  近年来,沈阳市抢抓新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机遇,布局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7年,沈阳市出台政策,对新批建的国家级平台给予200万元的奖励;2021年,支持额度由20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在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下,高校院所及龙头企业积极整合创新资源,争创各类国家级平台。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共新增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15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机器人学、全断面掘进机、新农药创制与开发、玉米生物育种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平台集聚的人才、技术、仪器设备等优势,进一步释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创新力量。

  由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2021年开展科考应用。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提高控制系统,开辟智力机应用”的发展目标,领跑我国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的研发,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和特种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进入21世纪,实验室在微纳前沿、网络协同控制与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持续进展,2017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优秀。2017年至2022年期间,再次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获得国家奖5项,3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活小:打造以应用研究为核心的产业集成创新平台链条

  聚焦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沈阳市科学技术局按照“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思路,以绩效为导向,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2022年共安排科技专项资金2500万元,对绩效评价优秀、良好的40个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组织各级各类平台向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机器人)、航空、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配置和开放。以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带动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优势整合、联合攻关、利益联结、技术转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2022年,沈阳市科学技术局组织实施了82个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新获批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18家,全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达到325家;推荐了省科技人才“带土移植”项目20项;发布8项“兴沈英才计划”配套实施细则。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在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以及重要科技人才、重大科技项目引进中,科技服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沈阳市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头部企业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沈阳力量’。”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莹介绍说。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1
【纠错】 责任编辑: 关溪涓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41129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