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创新传承方式守护地域文化之根
“非遗+”辽宁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
凌源皮影影人。
海城高跷展演。 抚顺地秧歌展演。
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文化根脉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辽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7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保护、传承、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以彰显辽宁文化特色?十余年来,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非遗+剧场”“非遗+记录”“非遗+文物”“非遗+校园”“非遗+芭蕾”“非遗+交流”“非遗+企业”“非遗+志愿者”等传承方式, 以此赓续地域文化基因,守住辽宁文化之根。
让非遗“活起来” 真正实现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在沈阳怀远门里,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文馨苑”, “文馨苑”分上下两层,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围绕“展台”“舞台”“讲台”“平台”四大功能,划分为“两街”“一苑”“一坊”“一所”。“两街”即美食街、情景街;“一苑”即小剧场;“一坊”即百工坊;“一所”即传习所。自2018年以来,这里常年举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是辽宁人了解、学习、传承非遗的地方,也是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辽宁是非遗文化大省,目前有7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带有海腥味的长海号子,到曲韵悠扬的大鼓书;从高亢激昂的唢呐,到欢快诙谐的二人转;从散发着泥土馨香的泥塑,到精美绝伦的剪纸;从热闹奔放的高跷秧歌,到锣鼓铿锵的竹马旱船;从家喻户晓的辽东满族故事,到闻名塞北的辽阳王尔烈传说;老边饺子、牛庄馅饼、锦州小菜……这些传承着地域文化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一例外地凝聚着深刻的文化记忆。
如何守护好文化记忆?如何让文化基因传承下去?我省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非遗+”模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非遗+记录”“非遗+校园”“非遗+剧场”“非遗+芭蕾”“非遗+文物”“非遗+交流”“非遗+企业”“非遗+志愿者”……这种“非遗+”模式让非遗“活起来”,真正实现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8年,公益性质的“文馨苑”正式对外开放,为打造“非遗+剧场”品牌,持续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开放至今,一直保持“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的高频次展示展演纪录。我省很多非遗项目在“文馨苑”展示展演过,海城高跷、辽西高跷、盖州高跷、上口子高跷等,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亮出各自的绝活。
“文馨苑”还邀请刘兰芳、田连元、常东、冯玉萍等名家,推出评书、京剧、评剧等专场展演,不仅让辽沈观众深切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与精髓,而且为传统戏曲的薪火相传注入活力。
每个周末,“文馨苑”都会定期开展非遗公开课,邀请剪纸、面塑、泥塑、刺绣、木偶戏等门类的非遗传承人授课,已累计推出120多堂非遗公开课。公益性质的非遗公开课培养了很多人对非遗的兴趣爱好,让更多人深入体验非遗的魅力,也为传承非遗技艺搭建了平台,很多人通过参与非遗公开课成了非遗“铁粉儿”。
广泛普查,出版专著,拍摄影像 做好基础记录绵延赓续文化记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加之一些传承人相继离世,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严峻课题。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守住地域文化之根?探索“非遗+”模式成为我省非遗工作者的选择。
“非遗+记录”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记录是非遗保护的必要环节,没有记录,就没有历史,没有记录,就没有绵延赓续的文化记忆。2009年前后,我省14个市历时两年多进行了拉网式普查,相继举行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研”“辽宁省省级以上剪纸项目调研”“辽宁秧歌项目调研”“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调研”“辽宁皮影戏项目调研”等。到目前已累计完成各类调研数十次,形成报告80余万字。
为记录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省非遗保护中心于2009年推出内部刊物《辽海记忆》,以多角度体现非遗保护工作历程,至今共完成73期累计60余万字的资料积累。同时启动的还有“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编撰工作,陆续出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览》《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古渔雁民间故事精选》《辽海绣色》《静影沉光——琥珀雕刻艺术欣赏》等专著。
近年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名义牵头组织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将记录和保护非遗传承人作为重中之重。我省也非常注重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记录工作。
影像是当下传播非遗最好的手段,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而且还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2015年,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全面启动,记录工程主要包括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和一个综述片的制作。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说,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8人,已去世12人。从2015年开始,我省已有7批3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列入记录名单中。目前,我们已向国家提交了5批24个项目记录成果,口述文字稿481万字,图片72381张,纪录片时长456小时。这些记录成果全部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并连续4年有5项记录成果获得国家优秀项目。这些记录成果具有地方性与历史性并存、学术性与完整性并行、艺术性与原生性并举等显著特征,很好地展现了辽宁地域文化特色。
创新展览交流形式 让辽宁文化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我省“非遗+”模式涉及领域广泛且深入,一直领先全国。除了“非遗+剧场”“非遗+记录”外,“非遗+文物”“非遗+校园” “非遗+交流”“非遗+芭蕾”“非遗+企业”“非遗+志愿者”等方式也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中被广泛推广。
2021年6月12日,“珍瓷剪影——传统手艺的时空对话”创意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这是继“宫中邂逅——当青花遇见剪纸”展之后,又一次瓷器艺术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的展览,这种形式的创意展在全国也不多见。这种“非遗+文物”的创意展览形式正是我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之一。
韩月琴、赵志国、初春枝、刘桂芝、杨智宏等十多名优秀的非遗剪纸传承人,运用纯熟的剪纸技艺对省博物馆、省文物总店的30件具有代表性明清瓷器的图案与纹样进行艺术化再创作,让立体的瓷器文物展现于平面剪纸作品之中,从而以更多元、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方式诠释明清瓷器的历史内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姿与厚重隽永。
随着非遗保护的全面加强和提升,辽宁非遗也在更大的平台和舞台上彰显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何让非遗文化交流活动更加丰富多样?“非遗+交流”“非遗+芭蕾”等方式让辽宁非遗走出国门,频频亮相国际舞台,走在全国前列。“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辽宁故事,让辽宁传统文化在异域舞台大放异彩。
2012年,省级非遗项目烙画艺术亮相韩国丽水世博会,这是辽宁非遗第一次走出国门展示风采。随后参加2012俄罗斯“中国文化节”,辽宁非遗项目在俄罗斯展现非凡魅力。2014年,辽宁非遗远赴非洲参加毛里求斯及塞舌尔维多利亚国际嘉年华活动,辽宁非遗展演团上演了6场精彩纷呈的综艺专场演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独具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项目——海城高跷。22名高跷队员在活动中展示了“孔雀开屏”等高难度的跷功绝活,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并荣获观众心中最喜欢的队伍第一名。此次通过精彩的演出将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海城高跷扭上了世界舞台,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5年辽宁非遗项目首次亮相美洲大陆,辽宁非遗展演团赴墨西哥参加民间文化交流活动。2020年首次与辽宁芭蕾舞团合作,辽宁非遗以“非遗+芭蕾”组合的形式亮相俄罗斯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辽宁魅力。
艺文志:
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纳入重点民生工程
从2009年底,我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2013年活动升级,开始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需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非遗+校园”活动。
2015年,省政府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纳入重点民生工程,通过专场非遗展演、传统技艺展示、传统剧目展演、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现场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陆续在全省铺开。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已涵盖了14个市的100个县(区),7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4个省级非遗项目,198位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先后在全省的城镇、乡村、社区、景区、军营以及大中小学校开展公益性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千余场。活动历时长、场次多、覆盖面广、参与者众,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仅2021年,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全年累计完成114场,其中传统文化大讲堂2场,非遗公开课30场,线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58场、专场展演24场,实现受众人群历年之最,累计达到1275万人,其中线上1273万人,线下2.8万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受众面,让来自学校、幼儿园的广大师生,以及社区、街道、乡镇、村屯、养老院等城乡群众,都能共享辽宁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记者 杨竞)
-
超2100亿元项目将开复工!沈阳跑起来
沈阳,正以 “拼、抢、争、实”的劲头起跑,全力把疫情影响的进度夺回来。2022-04-22 10:28:16 星期五
-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2022-04-22 09:41:13 星期五
-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022-04-22 09:40:23 星期五
-
辽宁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各项举措 全力保畅通
目前,辽宁省295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已全部开通,全省72个在营服务区已全部开放,并逐步恢复全部服务功能。2022-04-22 09:30:52 星期五
-
沈阳市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李乐成出席活动
4月21日上午,2022年沈阳市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沈阳市浑南区举行。2022-04-22 09:05:20 星期五